智能化的起点其实不是数字化

刚刚从网上看了一个PPT,谈企业的智能化。作者谈到推进智能化的逻辑:从数据采集开始、完成通信控制,在此基础上推进经营管理和决策优化。我看过很多文章,这样的逻辑是非常典型的,似乎无懈可击。但我总感觉这样的做法“既对又不对”。

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呢?我先来打个比方。

我要从上海到北京出差。应该先走出自己的卧室,再走出小区。从小区门口打辆车去火车站,再从火车站坐火车到北京。出差的过程显然是这样的。然而,这个逻辑却忽略了一件事:出门之前是要“做好功课”的!比如,确定好出差的目的、和接待方商量好时间、安排好自己的行程、买好票、准备随身的物品…

这些准备是必不可少的。比如,一定要“确定出差的目的”:是求学探亲、旅游度假还是商务或学术活动?出门需要花费金钱和时间。如果没有一个目的,谁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去北京呢?

企业推进智能化其实也是这样。企业必须事先确定:推进数字化的业务目标是什么?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准备什么?这些问题清楚了之后,才是数字化的问题。

比如,业务目标是要推进流水线上的定制化生产(典型的工业4.0)。要做这件事,事先需要做许多与数字化无关的基础工作。比如,定制化是有前提的、不可能什么东西都生产。为了推进这项业务,要把公司的产品进行系列化梳理,给产品定下一个“边界”。然后根据系列化的要求,推进模块化、标准化的工作。在实施的时候,要重新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,要对设计研发和生产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并进行培训,以便于他们胜任自己的工作。做完类似这样一些事情,才能考虑数字化相关的工作。

总之,对智能化工作来说,数字化工作的开始就像跨出你的卧室。但在此之前,要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准备工作。如果凡事都是从数字化技术开始考虑问题,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所终,也就是所谓的“为数字化而数字化”。

红河谷,红谷软件,智能制造,数字化转型,MES,钢铁,造纸,浦项